產(chǎn)品目錄 CATALOG
煤質(zhì)分析儀器測量碳氫元素的步驟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1-18 點擊次數(shù):1417次
煤質(zhì)分析儀器又叫煤質(zhì)化驗儀器,主要包括量熱儀、測硫儀、測氫儀、測氮儀等,在這些分析儀器使用時,一定按照國家相關(guān)標準和煤質(zhì)分析儀器的使用說明進行。以下介紹下半自動碳氫元素分析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驟。
1 選定電解電源極性(每天應(yīng)互換 1 次),通入氧氣并將流量調(diào)節(jié)約為 80mL / min ,接通冷卻水,通電升溫。
2 升溫同時,接上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(應(yīng)先將 U 形管磨口塞開啟)和氣泡計,使氧氣流量保持約80mL/min ,按下電解鍵(或預(yù)處理鍵)至終點。然后,每隔 2 min ~ 3min 按一次電解鍵(或預(yù)處理鍵)。 10min 后取下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,關(guān)閉所有 U 形管磨口塞,在天平旁放置 10min 左右,稱量。 然后再與系統(tǒng)相連,熏復(fù)上述試驗,直到兩個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質(zhì)量變化不超過0.000 5g 為止。
3 將燃燒爐、凈化爐和摧化爐溫度控制在指定溫度。將煤樣以轉(zhuǎn)瓶法混和均勻,在預(yù)先灼燒過的燃燒舟中稱取 粒度小予 0.2mm 的空氣干燥煤樣 (0.070g ~ 0.075g) ,稱準至 0.0002g ,并均勻鋪平。在煤樣上蓋一層三氧化鎢。如不立即測定,可把燃燒舟暫存入不帶干燥劑的密閉容器中。
4 接上質(zhì)量恒定的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,保持氧氣流量約 80mL/min ,啟動電解至電解終點。打開帶有鎳鉻絲推棒的橡皮塞,迅速將燃燒舟放入燃 燒管入口端.塞上帶推棒的橡皮塞,將氫積分值和時間計數(shù)器清零。用推棒推動燃燒舟,使其一半進入燃燒爐口。煤樣燃燒后(一般 30s ),按電解鍵(或測定鍵),當煤樣燃燒平穩(wěn),將全舟推入爐口,停留 2min 左右,再將燃燒舟推入高溫帶并立 即拉回推棒(不要讓推棒紅熱部分拉到近橡皮塞處,以免使橡皮塞過熱分解)。
5 約 10min 后(電解達到終點,否則需適當延長時間),取下吸 收二氯化碳 U 形管,關(guān)閉其磨口塞,在天平旁放置約 10min 后稱量。第 2 個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質(zhì)量變化小于 0.0005g , 計算時忽略。記錄電量積分器顯示的氫的質(zhì)量 (mg) 。打開帶推棒的橡皮塞,用鎳鉻絲鉤取出 燃燒舟,塞上帶推棒的橡皮塞。
6 空白值的測定
6.1 氫空白值的測定可與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的恒重試驗同時進行,也可在碳氫測定之后進行。
.6.2 在燃燒爐、凈化爐和催化爐達到指定溫度后,保持氧氣漉量 約為 80mLlmin ,啟動電解到終點。
在一個預(yù) 先灼燒過的燃燒舟中加入三氧化鎢(數(shù)量與煤樣分析時相當),打開帶推棒的橡皮寨,放人燃燒舟,塞緊橡皮塞。將氫積分值和時間計數(shù)清零。 用推棒直接將燃燒舟推到高溫帶,立即拉回推棒。按空白鍵或 9min 后按下電解鍵。到達電解終點后,記錄電最積分器顯示的氫質(zhì)最 (mg) 。重 復(fù)上述操作,
直至相鄰兩次空白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0.050mg ,取這兩次測 定的平均值作為當天氫的空白值。
7 對于微計算機控制的測定儀可按照說明書規(guī)定的方法操作。
8 結(jié)果計算
空氣干燥基煤樣的碳氫質(zhì)量分數(shù) (%) 按公式 (1) 和公式 (2) 計算。
空氣干燥基煤樣的碳氫質(zhì)量分數(shù)
式中:
Cad —空氣干燥煤樣中碳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,單 位為白分數(shù) (%) ;
Had —空氣干燥煤樣中氫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,單 位為百分數(shù) (%) ;
m - 空氣干燥煤樣質(zhì)量,單位為克 (g) ;
m1 —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的增量,單位為 克 (g) ;
m2- 電量積分器顯示的氫值,單位為毫克 (mg) ;
m3- 電量積分器顯示的氫空白值,單位為毫克 (mg) ;
0.2729- 將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數(shù);
0.1119- 將水折算成氫的因數(shù);
Mad —空氣干燥煤樣水分(按 GB/T212 測定),單位為百分數(shù) (%) 。
當需要測定有機碳時,按公式 (3) 計算有機碳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。
計算有機碳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
式中:
Co,ad- 空氣干燥煤樣中有機碳含量,單位為百分數(shù) (%) ;
(C02)ad- 空氣干燥煤樣中碳酸鹽二氧化碳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(按 GB/T218 測定),單位為百分數(shù) (%) 。